黄兴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和领袖,他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如果说孙中山是思想理论的先行者,那么,黄兴就是革命活动的实践者。他一生甘居次席,甚至在到90年代为止,他的功绩一直都被掩埋。
黄兴和孙中山第一次最激烈的冲突是在同盟会成立以后,举行武装起义之前,决定使用国旗的时候。据《章太炎自定年谱》和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记载,1906年,同盟会集会研究革命方略,并讨论日后所用的中华民国国旗。孙中山主张用他的乡贤、已牺牲的战友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但黄兴却对此持反对意见,他觉得青天白日旗设计不美,而且和日本太阳旗又相近似。孙中山于是稍稍作了让步,提出旗子可改作红蓝白三色,这样既符合自由、平等、博爱的真义,又增添美观。不料黄兴还是不予接受。后来人家劝了以后才,黄兴还是做了让步就用青天白日旗
黄兴与孙中山的第二次意见分歧发生在宋教仁被刺事件发生后。当时孙中山希望立刻向袁世凯宣战,黄兴则主张先用法律解决,孙中山对黄兴不支持自己的决定十分不满。孙中山认为,当时没有及时发动讨袁斗争才导致后来“二次革命”的失败。
黄兴和孙中山之间的心结就此埋伏,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两人都流亡日本,曾经的战友同在东京,却在长达九个月的时间里只见过寥寥几次,其中一次见面孙中山更是数落起了黄兴的不是,两人的关系降到了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