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希龄是民国的第一任总理,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慈善家。从湖南神童到国务总理,从维新变法到抗日救亡,熊希龄的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忠于慈善事业,不断追求光明和进步。
国民党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利用以中间派自居的进步党作为实现帝制复辟的工具。7月,他授命进步党名誉理事熊希龄组阁。进步党受宠若惊,企图乘此扩张党势,组成一个完全的政党内阁。梁启超便拟定内政、外交、军事、实业、行政、教育等方面的施政纲要。但袁世凯把持陆军、内务和外交等要害部门,熊希龄只拉进梁启超、汪大燮和张謇,组成所谓“名流内阁”。
1913年9月11日,熊希龄内阁正式成立,熊希龄任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其他总长是:外交孙宝琦,内务朱启钤,陆军段祺瑞,海军冠雄,教育汪大燮,司法梁启超,交通周自齐,农林、工商张謇。
后来,由于他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久就被迫辞职。熊希龄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1920年创办著名的香山慈幼院。1937年12月25日这位风云人物在香港逝世,享年68岁。当时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