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搁在陈炯明身上实在在恰当不过。历史课本之中,作为反对孙中山的下场,陈炯明总是以乱臣贼子的面目出现,而为了佐证这一结论,对他此人言行的抹杀抹黑自然必不可少。
在民国初年,有两个最杰出的政治人物,一个是宋教仁,一个是陈炯明。当时大家都把共和宪政挂在嘴边,但真懂得怎么去干的人并不多,宋教仁和陈炯明是属于少数真心想践行共和宪政的人。宋教仁的主要贡献在于搭建国家政体框架、建立议会政党和议会政府方面。而陈炯明的主要贡献,在于推行地方自治,兴学、筑路、禁赌、吏治、法治等。
传统的观点是认为陈炯明后来背叛了孙中山。近代史学者叶曙明则认为,陈炯明与孙中山的关系,一直是合作与共事的关系,并不是追随的关系。早期的同盟会不是一个很严密的政党,合则来,不合则去。因此,陈炯明与孙中山的分歧,是政治理念的分歧,谈不上谁背叛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