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案是民国的第一大悬案,至今在史学界还有争论。与黄兴、孙中山并称中国“宪政之父”,作为民国伟大的政治家,宋教仁的声名明显低于孙中山,虽然历史证明他的三权分立思想比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更有利于民主的实现。
宋教仁案指的是1913年3月20日时任国民党代理理事长的宋教仁被刺杀,22日不治身亡的案件,其真正主谋至今尚无定论,而国民党声称是袁世凯所为,但至今都是争议不断。
1913年3月,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基本结束,在宋教仁的主持经营下,国民党取得重大胜利。众议院议员596人,国民党得269议席,共和党得120议席,统一党得18议席,民主党得16议席,跨党者得147议席,无党派26席。参议院议员274人,国民党得123席,共和党得55席,统一党得6席,民主党得8席,跨党者38席,无党派44席。国民党在参、众两院870议席中占有392席,虽然没有超过半数,由于共和、民主、统一三党加起来只有223席,国民党依然可以凭借其绝对优势影响操纵参、众两院。国民党的选举胜利,进一步抬高了宋教仁的政权预期和政治热情。
国民党在竞选中的胜利,使全党一片欢腾,也令宋教仁感到十分的激动。在他看来,胜利的曙光已在眼前,组阁的梦想即将实现,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危险正慢慢向他逼近。当宋教仁整合同盟会各大派系进行拉选时,对袁世凯的威胁也越来越大。1913年2月,宋教仁辞别母亲和妻子,在长沙、武汉、南京、上海、杭州等地演说、游历一番后回到上海,并准备在3月20日乘火车前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