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盛赞蒋翊武为“辛亥武昌发难,以公功为冠”,并称蒋翊武为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而就是这样一位辛亥元勋身后寂寞百年,至今也甚少有人记得他不过而立、却弃尸他乡的悲惨命运。
蒋翊武的祖辈10多代生活在澧县车溪乡群力村10组的蒋家庙,蒋翊武在家排行老大,兄弟5人,其父亲进城做了制作豆笋的小商人,给从小胸怀大志的蒋翊武带来在当地名书院“澧兰书屋”接受启蒙教育的机会。
1904年秋,华兴会联合武昌的科学补习所准备发动起义,蒋翊武协助宋教仁集结革命力量,谋响应长沙起义。但起义事机不密,清政府大肆搜捕革命人士,蒋翊武被开除学籍,只好避回老家。1909年秋,刘复基去汉口协助詹大悲接办《商务报》,蒋翊武便随刘去了汉口,任《商务报》编辑。蒋翊武到汉口时,新军中有一个革命团体叫群治学社,蒋翊武、刘复基、詹大悲为加入这个组织。
由于为清政府所不容,群治学社先改组振武学社,后改名“文学社”。1911年3月15日,文学社在武昌小东门内同文学舍召开正式的成立大会,蒋翊武被推为社长,王宪章为副社长,刘复基为参谋部长。